土木工程学院
盛夏已至,暑假的欢乐时光如约而至。同学们都期盼着在这悠长假期里尽情释放活力,享受清凉与自由。然而,欢乐背后,溺水这一无形的“杀手”正悄然潜伏,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。一次疏忽或冒险,就可能让美好假期戛然而止,给家庭带来无尽悲痛。同学们,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,请务必提高警惕,切实掌握防溺水知识与技能。
一、居家周边,谨防溺水
假期中,不少同学会在居住地附近水域活动,居家周边的防溺水安全不容忽视:
1.远离危险水域:切勿私自或结伴到河流、湖泊、水库、池塘等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、戏水。这些地方看似平静,实则可能暗藏漩涡、暗流、深坑,极易发生溺水。例如,一些废弃的采石坑水深莫测,水温偏低,一旦陷入,自救极其困难。
2.警惕小区水池:小区内的景观水池、喷泉池等也需警惕。部分水池水较深,且底部可能有尖锐石块或杂物,儿童在周边玩耍时若不慎滑倒或失足落水,后果不堪设想。家长务必教育孩子远离这些区域,禁止在水池边奔跑、打闹。
3.看护好浴室安全:年龄较小的孩子在家中使用浴缸时,家长必须全程看护,避免无人看管下发生溺水。同时,注意控制浴缸水位,防止孩子滑倒后无法起身。
二、外出游玩,严守规则
假期出游是很多同学的选择,游玩时更要时刻牢记防溺水安全:
1.选择正规场所:游泳务必选择持有经营许可、配备专业救生员和安全设施的正规游泳场馆。入场前了解安全规定和应急措施,并听从救生员指挥。
2.遵守景区规定:在海边、水上乐园等景区游玩时,严格遵守景区防溺水规定。在指定游泳区域内活动,切勿超越警戒线。同时注意观察海浪、水流等情况,避免在恶劣天气或风浪过大时下水。
3.结伴而行,互相照应:外出游玩最好结伴。同伴间可相互照应、监督,提醒彼此远离危险水域。如遇他人溺水,切勿盲目下水施救,应立即大声呼救并拨打专业救援电话。
三、遇险自救,科学施救
万一不慎落水或遇他人溺水,务必保持冷静,采取正确方法:
1.自救方法:不慎落水时保持镇静,尽量放松身体,使头部后仰,保持口鼻高于水面呼吸。切勿惊慌挣扎,以免加速体力消耗和身体下沉。若身边有漂浮物,迅速抓住,借助其浮力保持漂浮。
2.正确施救:发现他人溺水,首先大声呼救,引起周围人注意,并立即拨打110、120。若自身水性好且有把握,可从溺水者身后接近,一手从其腋下穿过握住对侧手臂,另一手托住其头部,将其拖向岸边。若不会游泳或没有把握,切勿下水!应利用身边的绳索、长竿、救生圈等物品施救:将绳索或长竿一端递(或伸)给溺水者抓住后缓慢拖回;将救生圈准确抛向溺水者,助其抓住后借浮力游回。
3.心肺复苏:将溺水者救上岸后,迅速检查其呼吸和心跳。若无呼吸心跳,立即实施心肺复苏(CPR)。
胸外按压:按压部位在胸骨下半部(两乳头连线中点适用于多数成年人,但更准确的是胸骨下半部),频率为每分钟100-120次,深度成人5-6厘米。
人工呼吸:每按压30次,进行2次人工呼吸。
持续进行CPR,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或溺水者恢复自主呼吸心跳。
各位同学,防溺水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从细节抓起,不断增强安全意识,熟练掌握自救互救技能。在享受快乐假期的同时,共同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固防线,让这个暑假只有欢笑,没有遗憾!
扫码关注
土木工程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