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阳集团tyc151

土木工程学院

踏寻红色遗迹,赓续精神血脉——土木工程学院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(六)

  在清明节这一追思先辈的重要时节,为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,厚植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情怀,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精心组织开展“踏寻红色遗迹,赓续红色精神”主题活动,引导所有入党积极分子、发展对象、预备党员及党员,利用清明假期,走访家乡或工作地点附近的红色教育基地、烈士陵园、纪念馆,以实际行动铭记革命历史,传承红色基因。

微信图片_20250417134506.png

2021级工程造价02班

池紫纤

  清明节是庄重时刻,承载着无尽追思与敬意。

  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。他们在战争岁月中,经历无数艰难险阻。有的先烈在枪林弹雨中,冲锋陷阵毫不退缩。这些先烈事迹,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。他们用生命诠释信仰,坚定为理想奋斗决心。红色基因在先烈血脉中,流淌着无畏精神。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。

  我们应铭记先烈付出,感恩他们带来的和平。我们从先烈身上汲取,坚韧不拔的前进力量。先烈的奉献为我们,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。如今的繁荣昌盛背后,是先烈们的默默牺牲。缅怀先烈能让我们,更好地珍惜当下生活。

  红色基因是先辈智慧,激励我们不断开拓创新。先烈们的高尚品德,如明灯照亮我们前行路。清明节走进烈士陵园,能深切感受庄重氛围。鲜花寄托着我们对先烈深深的崇敬与思念。先烈们的爱国精神,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支撑。我们要将红色基因,融入到日常生活行动中。宣传先烈事迹是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方式。革命先辈在艰苦条件下,仍坚守革命的初心。红色基因蕴含奋斗精神,推动国家不断发展。了解先烈故事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。

微信图片_20250417134639.png

  先烈为了人民幸福,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。先烈的勇敢无畏精神,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。红色基因代代相传,是民族延续的精神纽带。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的发展道路。我们要让红色基因,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。先烈的牺牲换来了,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。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,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。用实际行动传承基因,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。革命先烈的精神财富,永远值得我们珍视。

  让我们携手传承红色基因,共创美好明天。愿革命先烈精神永垂不朽,激励我们奋勇前行。

微信图片_20250417134713.jpg

2023级工程造价03班

翁健翔

  踏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,空气骤然凝重。灰白色的建筑如一道裂痕横亘于大地,30万逝者的名字镌刻在“哭墙”之上,无声诉说着1937年的寒冬里,南京城经历的血泪浩劫。展馆内,泛黄的史料、破碎的衣物、累累白骨的影像,将历史的苦难具象成一把利刃,刺痛着每个参观者的心。这段历史不仅是民族的伤疤,更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侵略者的残暴与落后挨打的沉痛教训。 

铭记苦难,方知和平之重 

  在“万人坑”遗址前驻足,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呜咽。侵略者的暴行让南京城沦为炼狱,但在这片黑暗中,仍有微光闪烁:国际友人的无私庇护、幸存者的坚韧求生、无数无名者的互助……他们用良知与勇气守护着人性的底线。纪念馆的尽头是和平广场,洁白的雕塑与潺潺流水象征着劫难后的新生。这让我深刻体悟:铭记苦难并非延续仇恨,而是以史为鉴,让和平的信念扎根于心。

红色血脉,铸就抗争之魂

  走出纪念馆,我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。这里长眠着土地革命时期牺牲的共产党人与爱国志士。他们中有人年仅二十,有人出身优渥,却甘愿为信仰抛头颅、洒热血。雨花台的雨,仿佛浸染着先烈的血泪;纪念碑上的誓言,至今铿锵回响。从邓中夏到恽代英,他们用生命诠释了“革命何须怕断头”的壮志。这种精神与南京大屠杀中普通民众的隐忍抗争,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——前者是觉醒者的主动求索,后者是绝境中的本能坚守,二者交织成抵御外侮、追求解放的磅礴力量。 

以史明志,赓续精神火炬

  南京之行,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。大屠杀纪念馆提醒我们“勿忘国耻”,红色遗迹则昭示着“唯有奋斗方能自强”。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,历史的回响愈发清晰:红色精神不仅是战火中的旗帜,更是今日奋斗的灯塔。它教会我们,个人的命运永远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;它告诫我们,居安思危方能避免重蹈覆辙。 

  离开时,我轻抚雨花台的纪念石,拾起一片红叶夹入笔记本。这片红,是先烈鲜血的象征,亦是精神传承的火种。作为后来者,我们唯有将历史的悲怆化为前行的动力,以实干践行“强国有我”的誓言,方能不负苦难,不负英魂,在时代的洪流中赓续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。 

微信图片_20250417134808.png

2024级工程造价02班

于鑫慧

  走进烈士陵园,心情不由自主地变得沉重而肃穆。这里,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革命先烈们的鲜血与汗水,每一座墓碑都镌刻着不朽的英雄事迹。

  漫步在苍翠的松柏间,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,看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、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身影。他们,有的正值青春年华,有的已为人父母,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不归路。他们的眼中,闪烁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,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
  站在烈士墓前,我深深地鞠躬,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敬意与感激。是这些先烈们,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,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和平之路。他们的牺牲,换来了国家的安宁、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。我们怎能忘记?

微信图片_20250417134857.png

  回望过去,是为了更好地前行。烈士陵园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,更是对未来的昭示。它提醒我们,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。

  走出陵园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我将把这份感悟深藏心底,化作前行的动力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,我都会铭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,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,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  烈士陵园,一个让人心生敬意的地方,一个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缅怀的地方。

  此次活动,是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创新党性教育形式的有益探索,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家乡或工作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。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入思考,支部成员对党的革命历史有了更为直观、深刻的认识,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未来,学院学生党支部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,引导广大党员铭记历史,勇担时代赋予的重任,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,投身到学习和工作中,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。

图片

扫码关注

土木工程学院

分享